剑鱼标讯 > 需求公示项目 > 区疾控中心采购2023年病媒生物防治夜间野外监测服务采购需求-已开标

区疾控中心采购2023年病媒生物防治夜间野外监测服务采购需求-已开标

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省份
业主单位 业主类型
总投资 建设年限
建设地点
审批机关 审批事项
审批代码 批准文号
审批时间 审批结果
建设内容
项目基本信息
需求描述:一、工作范围
铜梁辖区内宾馆饭店、招待所、餐饮店、单位(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等)食堂、医院、农贸市场、食堂制售或商场、居民区、建筑工地、废旧轮胎集放地、公共绿地、池塘、河湖两岸、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场所内外环境,开展蚊、蝇、鼠、蟑螂的密度监测。
二、工作任务
(一)病媒生物生态学监测
1.鼠类监测
(1)监测方法:室内采用粘鼠板法,室外采用路径法。
(2)监测时间:每2个月监测1次,每年于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单月中旬进行,全年共监测6次;路径法每年于3月、5月、9月、11月进行监测,全年共监测4次。
(3)监测生境及数量:
①  粘鼠板法,选择城镇居民区和重点行业2个类型的生境,监测其室内鼠密度。其中:城镇居民区1个,布放粘鼠板50张;重点行业单位8个,累计布放粘鼠板100张(农贸市场1个,布板15张;餐饮店3个,共布板15张;饭店宾馆1个,布板10张;商场超市1个,布板15张;医院/学校/机关/企事业等单位食堂1个,布板15张;屠宰场/酿造厂1个,布板30张)。每次监测共计布放粘鼠板150张。若辖区内无屠宰场/酿造厂,则将监测数量均衡加至重点行业中的其它场所。
②  路径法,选择公共绿地/道路两侧500m延长线、公园200m延长线、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周围环境200m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500m延长线、农贸市场周围环境300m延长线、车站/码头周围环境300m延长线等6类场所,总调查路径2000m延长线以上。若辖区内无车站/码头,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它环境场所。
由于采用粘鼠板法也是灭鼠措施,可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监测地点鼠密度,影响监测结果,不同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进行轮换监测,以免连续监测对鼠密度造成影响。因此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实施监测,不同月份选取的监测区域之间距离应大于250m。
(4)操作规程及方法:
粘鼠板法:统一选用胶面规格为15cm×20cm的粘鼠板,布放时将粘鼠板展开,靠墙或鼠类经常活动、栖息的场所布放,不需要诱饵,晚放晨收。按室内每15m2布放1张,每户布放不超过3张进行监测。捕获鼠类后计数捕鼠数量和鉴定鼠种,并尽量记录性别等特征信息,无法鉴别性别的请在记录表的备注中注明,计算捕获率(记录表见表1-1)。
路径法(鼠迹法):沿选择的监测场所外环境的线路行走,仔细收索并记录行走距离内发现的活鼠、鼠洞、鼠尸、鼠粪、鼠爪印、鼠咬痕等鼠迹的处数,计算路径指数(记录表见表1-2)。
(5)统计与计算:
① 粘鼠板法鼠密度:以每百张粘鼠板捕获鼠数量,即捕鼠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捕获率= [捕鼠总数(只)/有效粘鼠板数(张)] ×100%
(注:有效粘鼠板数 = 布粘鼠板总数-无效粘鼠板数;无效粘鼠板是指丢失或水淋及尘土污染导致失效的粘鼠板;捕获鼠数要求同夹夜法)
② 路径法鼠密度:以每千米发现的鼠迹数量,即路径指数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路径指数= [鼠迹数(处)/检查距离(千米)]
鼠密度监测汇总表见附表1;报表时间:当月监测工作结束后的次月3日前完成上报。
2.蚊虫监测
(1)监测方法:
成蚊监测:采用诱蚊灯法和双层叠帐法。
幼虫监测: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勺捕法和路径法。
(2)监测时间:
成蚊:蚊虫活动期内进行。每年4-11月进行,每月中旬开展1次,全年共计监测8次。
幼虫:蚊虫活动高峰期进行。各监测方法均为每年4-11月开展,每月中旬监测1次,全年共计监测8次。
(3)监测生境及数量:
诱蚊灯法:选择城镇居民区、公园(含街心公园)、医院3类生境各1处,监测外环境成蚊密度,每处放置诱蚊灯1台,每次监测共计挂诱蚊灯3台。
双层叠帐法:选择居民区、公园/竹林、旧轮胎堆放地/废品站/工地等3类生境各1处,每处做1个帐次,每次监测共计3个帐次。
布雷图指数法:按不同地理方位选4个街道/村的居民区等调查不少于100户,其它生境[医院、公园、工地、废品收购站和废旧轮胎厂(废旧物品处)、港口/码头等]视各地实际情况选择。监测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及其蚊幼孳生情况。
(注:户的定义:每个家庭、集体宿舍/单位办公室/酒店的2个房间、农贸市场/花房/外环境/室内公共场所等每30m2定义为一户)
为避免每次监测之后居民及时清除了积水所带来积水数量减少的影响,在进行布雷图指数法监测时,不同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进行轮换,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实施监测。
勺捕法:选择当地主要类型水体共5处(池塘/水池、河湖、水渠等),每个水体10勺,每次监测共调查采集50勺。
路径法:以人居环境为核心,选择居民区500m延长线、单位(有独立院落)500m延长线、公园300m延长线、废旧轮胎集放地200m延长线、道路/沿街绿带500m延长线等5类场所外环境,调查路径累计2000m延长线以上范围内的各类小型积水(容器)蚊幼密度。对居民区和单位(有独立院落)类型场所,不同月份应在监测点内的不同区域进行轮换,三个月内不得在同一区域实施监测。
(4)操作规程及方法:
诱蚊灯法:操作时选择远离干扰光源和避风的场所作为挂灯点,每处监测生境放置诱蚊灯1台。诱蚊灯光源离地1.5m。日落前1h接通电源,开启诱蚊灯诱捕蚊虫,直至次日日出后1h。密闭收集器后,再关闭电源,将集蚊袋取出,麻醉或冰箱冷冻处死,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分别将每台灯每晚的监测结果填入数据记录表(见表2-1)。
(a、监测器具:诱蚊灯、手电筒、、搪瓷盘、口罩、手套、镊子、计数器、成蚊标本制作和保存工具、冻存管、冰箱。b、诱蚊灯性能要求:波长:2537Å;功率:8W;功能:全自动或手动;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对虫体无损伤。使用产品要有延续性)
双层叠帐法:监测时在每处生境选择避风遮荫处放置蚊帐,于媒介伊蚊活动高峰时段(15:00-18:00),诱集者位于内部封闭蚊帐中暴露两条小腿,收集者利用电动吸蚊器在两层蚊帐之间收集停落在蚊帐上的伊蚊并持续30min,将捕获蚊虫用麻醉或冰箱冷冻处死,鉴定种类、性别并计数,填入记录表(见表2-2)。
(a、监测器具:伞状双层叠帐、手电筒、计数器、电动吸蚊器等。b、伞状双层叠帐:内帐直径1.2m,外帐与内帐之间径向间距35cm,外帐距离地面35cm)
布雷图指数法:检查记录居民户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及其幼蚊孳生情况,收集阳性容器中的幼蚊进行种类鉴定,或带回实验室饲养至成蚊进行种类鉴定,计算布雷图指数,监测结果填写记录表(见表2-3)。
(监测器具:手电筒、捞勺、吸管、蚊虫收集装置、标签纸等)
勺捕法:调查时,沿着大中型水体岸边,每隔10m选择一个采样点,每个水体共捞10勺(水体面积确实不足捞10勺时,记录实际捞勺数,但不得少于5勺),用水勺在水体边缘或有水草缓流处迅速从水体中舀起一勺水,吸出幼蚊(蛹)并放入已编号的采样管中,进行种类鉴定并填写记录表(见表2-4)。
(监测器具长吸管、小滴管、采样管、500ml标准水勺等)
路径法:调查时,依据监测人的步幅设定好计步参数,随身携带计步器等,沿监测路径,以均匀步伐前进,并记录沿途所有积水容器及小型水体(如水生植物、废弃容器、功能性积水容器、管井及下水道口、竹筒/树洞、轮胎、绿化带垃圾、喷泉、叶鞘积水等)中发现的幼蚊(蛹)阳性容器数和小型积水处数,收集阳性容器中的幼蚊进行种类鉴定并填写记录表,结束后记录路径长度(见表2-4)。
(监测器具:计步器、手电筒、捞勺、长吸管、小滴管、白色方盘、采样管、水网等)
(5)统计与计算:
① 灯诱法密度指数:
蚊密度[只/(灯·夜)] =捕获雌蚊数(只)/[布放灯数(灯)×诱蚊夜数(夜)]
② 帐诱法密度指数:
帐诱指数[只(顶·小时)] =[捕获雌蚊数(只)/(蚊帐数×30分钟)] ×60分钟/小时
③ 布雷图指数法:
布雷图指数(BI)=(伊蚊阳性容器数/调查户数)×100
④ 勺捕法密度指数:采用幼蚊(蛹)阳性勺指数,单位为阳性勺/100勺;勺舀指数(I),单位为条/勺。
阳性勺指数 =[具有幼蚊(蛹)勺数/采集总勺数] ×100
勺舀指数(I)=[采集得到的幼蚊(蛹)总数/阳性勺数]
⑤ 路径法密度指数:采用路径指数(I),单位为阳性水体数每千米(阳性水体数/千米)。
路径指数(I)=[阳性容器或小型水体数/行走距离(千米)]
蚊密度监测汇总表见附表2。报表时间市级监测点为当月监测工作结束后的次月3日前完成上报。
3.蝇类监测
主要监测室内外成蝇密度。
(1)监测方法:采用笼诱法(室外)和目测法(室内外)。
(2)监测时间:在蝇类活动期内(4-11月),均为每月中旬开展1次,遇雨天顺延,全年共监测8次。
(3)监测生境及数量:
笼诱法(室外):按地理方位选择农贸市场、绿化带、居民区、餐饮店外环境等4类生境各1处,每处放诱蝇笼1个,每次监测共放诱蝇笼4个。笼诱法监测各个监测地点应相对固定。
目测法(室内):按地理方位选择餐饮店5个、农贸市场2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商场超市、饭店宾馆、车站各1个等7类生境,共12个单位,监测其室内蝇密度。每类生境查30间房左右,每次监测总调查房间200间以上。
(4)操作规程及方法:
笼诱法:监测时每处生境放诱蝇笼1个,捕蝇笼着地放置,诱饵盘与捕蝇笼下沿的间隙应不大于2cm。农贸市场生境的捕蝇笼为避免农副产品对蝇类的引诱干扰,可将捕蝇笼设置在距离农贸集市50~100m的绿地内。基本诱饵为红糖、食醋(陈醋)饵(50g+50g)+50ml水。于第一天9:00-10:00前布放,次日9:00-10:00左右收回。收笼后,用或氯仿杀死后分类,统计各蝇种的数量。记录监测当天的气温、湿度、风力等天气情况(见表3-1)。
(注:诱蝇笼规格:为锥形芯圆形诱蝇笼,笼高40cm,直径25cm,圆锥形芯高35cm,顶口直径2cm)
目测法:监测人员目测检查室内房间蝇密度情况,记录检查间数(以每15m2为1标准间计)、阳性间数、蝇数等相关信息,同时记录监测当天的气温、湿度、风力等天气情况(见表3-2)。
(4)统计与计算:
① 捕蝇笼蝇密度:
成蝇密度(只/笼)= 捕蝇总数(只)/捕蝇笼数(笼)
② 目测法室内成蝇阳性房间率、成蝇密度、防蝇设施合格率和蝇类孳生率:
室内成蝇阳性房间率 =[阳性标准间数(间)/检查标准间总数(间)] ×100%
室内蝇密度(只/间)= 蝇总数(只)/阳性间数(间)
防蝇设施合格率 =[合格防蝇设施间数(间)/应设置防蝇设施的检查间数(间)]×100%
蝇类孳生率=[阳性孳生物数(处)/检查孳生物数(处)]×100%
蝇密度监测汇总表见附表3。报表时间:当月28日前完成上报。
4.蟑螂监测
(1)监测方法:统一采用粘捕法。
(2)监测时间:每2个月监测1次,每年于1月、3月、5月、7月、9月、11月的每月上旬进行,全年共监测6次。
(3)监测生境及数量:
① 按地理方位选择农贸市场、超市、宾馆、餐饮店、医院、居民区等6类生境各1处,每处生境布放10张粘蟑纸,每次监测共计布放60张粘蟑纸。
若监测点面积不足,须另加相同环境类型场所。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纸必须更新。
(4)操作规程及方法:
粘捕法:全市各区县监测点统一采用粘蟑纸(规格:170mm×100mm)进行调查,粘蟑纸中央放2克新鲜面包屑等作为诱饵,每个标准间(房间数按15m2/间折算)放置1张,晚放晨收,记录粘捕到的蟑螂种类,以及雌、雄成虫和若虫数,并记录有效粘蟑纸数(见附表4-1)。
农贸市场和超市布放在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环境和宾馆布放在操作间及餐厅,医院布放在病房,居民区布放在厨房。
目测法:在监测房间内选择蟑螂栖息活动的场所,用手电筒照明,检查并记录每个场所3min内观察到的蟑螂种类、数量、活卵鞘数和蟑迹(空卵鞘壳、死尸、残尸等)数(见附表4-2)。
(5)统计与计算:
① 粘捕法:
蟑螂粘捕率 =[粘捕到蟑螂的粘蟑纸数(张)/有效粘蟑纸数(张)]×100%
蟑螂侵害率 =[监测到蟑螂的房间数(间)/监测总房间数(间)] ×100%
蟑螂密度(只/张)=粘捕到蟑螂总数(只)/有效粘蟑纸数(张)
蟑螂密度指数(只/张)= 粘捕到蟑螂总数(只)/粘捕到蟑螂的粘蟑纸数(张)
② 目测法:
成若虫侵害率 =[监测到成若虫的房间数(间)/监测总房间数(间)]×100%
密度指数(只/间)= 监测到活蟑螂数(只)或活卵鞘数(只)/有活蟑螂房间数(间)或有活卵鞘房间数(间)
蟑迹侵害率 =[监测到蟑迹的房间数(间)/监测总房间数(间)]×100%
(6)标本收集:
对于监测捕获的蟑螂,选择体态完整者分类鉴定,并做成针插标本备查,以便于标本复核和质量控制。
蟑螂密度监测汇总表见附表4。报表时间:当月28日前完成上报。
(二)春秋季灭鼠
根据区卫健委的总体布署,开展春秋季统一灭鼠灭前灭后密度监测。每次监测布放粘鼠板不少于2000张。
三、服务期限:从签定合同之日起至2023年12月31日止。
四、本项目服务费用:总计人民币登录即可免费查看元,含全部工作内容的包干价,含调查费、交通费、人工费、培训费、办公费、税金等所有包干费用。
预算金额:登录即可免费查看
采购编号:10582517
采购人信息
重庆市铜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详情请访问原网页!
最新招投标信息
招投标攻略
热门标签
剑鱼标讯APP下载
APP下载地址二维码
扫码下载剑鱼标讯APP